在中国近代史上出了一个堪称民族与时代转折点的顶尖的大师,翻看近代中国历史,他是怎么都绕不开的牛掰的人物,他传奇的一生,甚至连电影都不敢这么拍,他是清朝的翰林,教育界的泰斗,被人成为北大永远的校长,却24次辞去校长的职位,五四运动的时候为了营救学生,愤然辞职,为了把他请回来,学生们几乎横跨了半个中国,他是中国第一个允许男女同校的人,更是被伟人成为中国第一完人,在他出任北大校长期间,为了整治学风,开除了一批没有能力的老师,因此受到了威胁。但是他只是愤然的说,谁破坏教育,我送他的只有一根硬骨头,有人形容说,如果没有他,就没有今天北大的地位。也有人认为他是中国百年以来第一伯乐,没有他一大批大师一定会被埋没。
蔡元培当教育总长的时候,发现了鲁迅,徐寿长,王云五,钟观光等等牛人,力排众议请他们入职当时的教务部任职,他当北大校长的时候,为了把北大打造成学术之巅,他请当时37岁的陈独秀来担任文科学长,28岁的李大钊来做经济学教授,又请26岁的来胡适来教中国古代哲学,英文和英文修辞学。甚至当时只有24岁的北大落榜生梁梁漱溟也 被请来教授哲学,除此之外在他的时代,在北大教书的教授还有28岁的刘文典,26岁的朱家华,25岁的徐宝璜等等,全是年轻人对他来说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聘为北大的教授,不仅如此,为了能让所有的人都能来北大上学,他还开创了我国第一个旁听生制度,沈从文,矛盾,丁玲等等一众大师,都在北大旁听过,多年以后,沈从文感慨到,在那个时候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是他的学生。
在蔡元培那个时代,他是真正的将金钱视为粪土的人,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教育上,当他听到徐悲鸿在法国求学的时候经济困难的时候,毫无犹豫的给徐悲鸿寄出了5000珐琅,只为了日后徐悲鸿能来北大任教,当他听说爱因斯坦要来中国访问的时候,不远万里的亲自去德国的柏林,拜访爱因斯坦并愿意支付1000美金的酬劳,希望爱因斯坦能到北大为学子讲学,在他看到傅斯年所办的新潮杂志时,非常的赞许傅斯年的培植学业,发展学问的主张,立即决定每月拨款2000大洋资助新潮杂志,他可以帮助无数人,他的一生没有任何的财产,没有房子没有地,甚至去世的时候家里的人连个棺材都买不起,他就是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先生。
转载请注明查高考网,声明:本文仅供各位网友学习交流,所涉文字版权与著作权归原作者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